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孔若溪
10月16日,四川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主持专家组系统审阅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专项汇报,并通过现场演示观摩仪器运行。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定:该仪器为国际原创,填补了相关装备领域的国际空白。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该成果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更是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生动实践,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据了解,该仪器采用“多靶标同步识别+智能筛选”融合的“多对多”仿生二维色谱分析系统:第一维采用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模型,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筛选活性成分;第二维联用柱切换技术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实现对活性组分的在线分离与鉴定;再通过专属数据库与智能分析系统对两维数据进行实时整合与解析,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构建起“仪器—数据库—标准”一体化的技术生态链。
专家们指出,“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2025-I型”实现了从单一靶点向多靶点并行、从离线筛选向在线智能分析的重要跨越,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原创领先性,精准解决了中药研究中“物性”与“活性”长期分离的难题,为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机理的研究、国家药品监管的质量控制需求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该项目不仅在中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天然产物筛选、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乃至环境检测等领域同样潜力巨大,同时还具备显著的出口潜力与市场吸引力,有望成为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典范。
此次评价会的顺利召开,推动了该成果在中药新药研发、质量评价、临床研究及精准用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泽钧指出,该成果是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的重要体现,学校将持续支持科研团队开展技术优化与成果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