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余平方米  重庆大学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2025-10-20 21:20:1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20日,“复兴民族 誓作前锋”重庆大学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重庆大学A校园防空洞举行。

据了解,重庆大学防空洞始建于1937年,“三线建设”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均进行过修缮,面积达一万四千余平方米,是全国高校现存修建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的防空洞。抗日战争期间,防空洞成为庇护师生和乡邻的重要场所。重庆大学在防空洞中坚持教学和科研,支援战时企业生产,守护中华文脉,践行“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校训,诠释了“复兴民族 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将防空洞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座深藏在重庆大学校园内的防空洞群,见证了抗战时期学校艰辛办学、救亡图存,师生弦歌不辍、不屈斗争的风雨历程。1939年至1941年,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最残酷的三年时间里,据现有史料表明,重庆大学至少遭受了六次轰炸。尽管如此,学校以最快的速度复课,在防空洞中坚持教学和科研,谱写了“愈炸愈强”的壮丽诗篇。

抗战期间,这片地下空间不仅是守护师生安全的生命屏障,还见证了重大学子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热血担当。在民族危亡之际,许多学生毅然奔赴前线,其中便包括抗日航空英烈,1940级的体育科学生侯子勤和中国“飞虎队”队员何其忱。据档案记录,仅在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重庆大学参军入伍的学生就多达126人,他们用青春与热血践行了“复兴民族 誓作前锋”的誓言。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新表示,防空洞是抗战时期重大人践行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实物见证,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历久弥新的奋斗精神。围绕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庆大学将持续深化教育,筑牢爱国根基;加强合作,建强育人阵地;活化利用,大力弘扬抗战精神。让宝贵的精神“动”起来,使其成为激励新时代重大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为重庆大学不可移动文物“中共沙磁区委成立地旧址”文物保护单位授牌,1938年10月,中共沙磁区委在重庆大学江边的防空洞中成立。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