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河谷,一片规划面积超9000亩的现代工业园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曾经是传统工业集中区的达孜工业园区,已成为西藏首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如今,这里已是雪域高原生态工业化的典范。
“过去办理工业用地审批要跑半年,现在最快一个月就能开工!”10月20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崔晨灏指着智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据介绍,2023年,园区创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通过地质勘测数字化、环评预审智能化等手段,将审批时限压缩67%。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是连续三年位居自治区榜首。
漫步园区,分布式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污水零排放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不断刷新。技术员扎西顿珠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能耗进行精细化管理,单位产值能耗比传统工业区降低34%。”
“午间不间断、周末预约办”,园区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机制。2024年,园区累计为企业延时办理业务482件。此外,园区还建成“达孜企服云”平台,将43项涉企服务整合上线,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与诉求线上直达,企业办事材料精简60%以上。
“从厂房租赁到人才对接,园区提供的全流程服务让我们能专心搞研发。”西藏优格仓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日江措感慨道。该公司依托园区搭建的产学研平台,研发的冻干藏药材提取技术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在高原生物制品检测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对青稞样本进行成分分析。该中心是西藏首个高原生物检测机构。如今,这里已主导制定7项国家行业标准。截至目前,园区已培育出“藏缘”青稞酒、“优敏芭”藏香两枚中国驰名商标,以及近20个自治区名牌产品,形成特色品牌矩阵。
记者了解到,林周县(鹏博)健康产业园区作为子园区入驻后,青稞深加工、藏药材萃取两条亿元级产业链加速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在全国首创“生态管家”第三方监管模式,布设的12个空气质量微站如同灵敏的“生态哨兵”,实时预警污染源。碳账户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引导27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改造。2024年,园区绿色产业贡献率突破40%,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连续四年超过3.5%。崔晨灏透露,园区正推进智慧园区二期建设,部署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高原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我们要让传统藏香插上数字化翅膀,让青稞加工实现智能化升级。”崔晨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