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王雪
“家人们,快看这片红枫林,美得像一幅油画!咱张家楼的红枫林,拍照打卡根本不用加滤镜!”10月1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届红枫文化节开幕现场,张家楼街道平柳山庄负责人张茂华操着乡音,向直播间里的网友展示着红枫美景。
作为张家楼街道首批“乡音文旅推介官”,这位懂种植、熟农事的行家里手,如今已成深谙流量密码的乡村主播。
在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片区,像张茂华这样的乡亲主播还有很多。他们从传统农民、农场主转型为家乡的“流量操盘手”和“故事讲述者”,在“赛博世界”里留下鲜活的乡村印记。他们中有人蹲守樱花盛放期,在千亩樱园开启“沉浸式赏花”直播;有人聚焦蓝莓采摘季,手持挂着白霜的新鲜蓝莓当场试吃测评。大崔家庄村书记郑梅打造的“书记带您去嗨楼”系列个人IP,带着团队走进500年树龄的银杏广场、充满艺术气息的绿泽美术馆农民画家工作室,用质朴乡音讲述村庄历史与文化,一条视频点赞量超5万。
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冒着生活气的直播与短视频,精准触达追求“短途、高频、深度”体验的城市近郊游人群,也推动“周末近郊游,首选张家楼”深入人心,让乡村获得了更多目光、拥有更多流量。
流量转化的成效,实实在在写在田间地头和农家账本上。位于该街道的“八零小伙”农场,凭借“短视频引流+线下体验”模式,游客量同比增长30%,火龙果、葡萄等生鲜农产品线上预订量涨幅超40%。
“主播那句‘带泥的土豆才够鲜’,果然没骗人。孩子玩得开心,我们还买了一后备箱土特产。”来自济南的荆锦坦言,她们一家正是被短视频“种草”慕名来到这里的。这种“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口碑分享”的良性循环,让张家楼乡村农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乡亲主播的崛起背后,是张家楼街道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的系统性布局。今年以来,该街道打出系列“组合拳”:组织“推介官训练营”,系统培训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等技能,组织推介官参与文旅项目策划,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截至目前,张家楼街道文旅推介官已扩充至近20人,累计发布短视频超500条,全网曝光量突破2000万次。这支队伍助力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片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农产品销售额提升35%,直接或间接带动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张家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罗薇表示,街道将继续壮大这支接地气、聚人气的推介官队伍,完善“培育—激励—赋能”长效机制,让更多乡亲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成果。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