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10月18日,第六届中亚骨科学术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数智骨科技术创新与转化”,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设有主论坛和卫星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骨科学界专家学者。
据悉,此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医疗、3D打印、新型生物材料、医工交叉等前沿领域,将进一步打通中亚骨科技术创新与协作“绿色通道”,加速构建多维度合作平台。
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国庆在致辞中表示,吉林大学始终秉持“新疆所需、吉大所能”的原则,从最初的派驻专家、单点帮扶,到如今的多学科联动、全方位合作;从“输血式”的技术支持,到“造血式”的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双方合作日益密切。本次会议正是以学术为桥梁,深化对口支援、推动技术共享的重要举措。期待以会议为契机,让先进的医学技术更好造福沿线患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再那吾东·玉山表示,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推动骨科诊疗技术与科研创新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面向未来,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开放合作,建立与中亚各国骨科常态化交流机制,聚焦人才培养,为骨科医学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塔吉克斯坦ISTIOLOL医疗中心创伤骨科主任赛诺伊·赛迪尤素菲在致辞中提到,现代骨科正迎来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次会议为各国学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科研合作与知识共享。通过加强区域协作与科研联动,将共同助力中亚骨科医疗水平提升,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骆朝辉表示,自2015年首届会议举办以来,该院已承办六届中亚骨科学术会议。依托这一平台,通过建立骨科专科联盟、开展跨国远程会诊与手术演示、培养青年医师等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骨科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的跨境流动,更将医疗合作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