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0月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环发所)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和兽医学大学共同举办的“设施农业科技合作国际会议”在环发所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文德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中国和罗马尼亚在农业领域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和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同的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农业合作一直是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亮点”。
中国-罗马尼亚农业合作“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19年6月批准建设的第一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与兽医学大学共建。
会议指出,该联合实验室聚焦农业领域,合作开展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在设施农业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室前期取得的创新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中罗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植物工厂、智慧农业、留学生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中罗农业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加快中国农业适用技术在中东欧国家的转移转化,推动双方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高效、协同、共赢”。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与兽医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等机构知名学者围绕设施农业、环境和植物生长模型、垂直农场品质调控、营养液膜栽培系统、设施废弃物和纳米农药技术等主题做了主旨报告。
会议深入交流实现设施农业集约增效、绿色安全的生产模式,以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技术途径;探讨中国-罗马尼亚农业合作“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中东欧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副所长姚宗路、中国-罗马尼亚农业合作“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杨其长研究员、罗方主任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与兽医学大学副校长弗洛林·斯特尼克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中国、罗马尼亚、荷兰、俄罗斯、埃及等10余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共计107人参会。
(环发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