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第五届)国际有色金属新材料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有色金属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共同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有色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材料,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实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有色金属产业产量达14073.9万吨,但受长期结构性矛盾制约,增速显现疲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依托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优势,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达7956.7万吨,同比增长5.8%。在“双碳”目标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绿色冶炼、再生金属循环利用、智能矿山和AI选矿等技术方向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的关键驱动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新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力支撑了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何明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本次大会聚焦新材料前沿议题,对促进科学探索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介绍,近些年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在左铁镛院士和聂祚仁院士的带领下,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实力不断跃升,师资力量持续雄厚,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为我国相关产业打破技术垄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量支撑。
据悉,本届大会以“新材料 新科技 新未来”为主题,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围绕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环境材料、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等领域展开研讨。会议设置了专题分论坛,并采用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交流和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术交流与科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