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成为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基地、“绿电铝”进入知名企业供应链、2027年力争实现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1200亿元以上……近年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宁开发区)依托坚实的铝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绿电能源禀赋,铝产业集群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夯实基础,产业与绿电优势凸显
铝产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铝在电池箔、车身板、边框、支架等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西宁开发区铝产业链条完整,聚集了多家电解铝及中下游加工企业,已构建“电解铝-铝锭-铝合金-铝型材”“电解铝-铝合金-电线电缆”等多条产业链。重点企业建成电解槽1760台,铝液就地转化率超85%,电解铝产能全省第一。
面对全球绿色低碳趋势,西宁开发区充分发挥青海绿电优势,深度融合绿电转化与铝产业发展,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循环利用,形成“电解铝+分布式光伏+储能配套+直流接入”的行业新样板,电解铝企业绿色电力消纳占比达75%,“绿电铝”价值逐步凸显,已进入苹果、蔚来汽车、沃尔沃等知名企业供应链。
今年上半年,甘河工业园区企业黄河鑫业有限公司、青海百河铝业获评“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企业”。其中,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旗下的“清洁黄河鑫业”“黄河创鑫”“鑫业光储”等绿色低碳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而青海百河铝业“BHL”牌铝锭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品牌。
目前,西宁开发区重点电解铝企业“碳足迹”认证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相继通过ASI绩效标准、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国际铝业标准接轨。
西宁开发区对外表示,在“双碳”政策及下游企业追求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背景下,“绿电+铝”成为打入高端供应链的“硬通货”,有望吸引更多绿色供应链头部企业前来投资或设立生产基地。
转型升级,创新引领锚定千亿目标
铝产业是西宁开发区的支柱产业。西宁开发区对外表示,未来将以“高端化突破、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为抓手,依托黄河鑫业、青海百河铝业等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重点突破航空用高强韧铝合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等“卡脖子”材料,推动铝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延伸产业链下游、提升价值链高端。
西宁开发区正谋划打造“一核多极”发展载体,即以西宁开发区为核心,联动青海省海东市、青海省大通县铝产业产能,构建“氧化铝-原铝-深加工”一体化链条,吸引装备制造、终端应用企业集聚,并以甘河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产业协同耦合,促进上下游对接融合,鼓励企业战略合作,实现集群式联动和生态式发展。
此外,西宁开发区将积极打造零碳标杆,推广“绿电+铝”模式,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直供低碳能源,建设零碳铝业园区,以绿色环保制造为切入点,推动形成铝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加快绿色工艺、产品及先进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参与绿色认定,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精细化工企业。
西宁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西宁开发区力争实现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1200亿元以上,为西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