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探索助力破局未来超大规模电磁仿真算力瓶颈

2025-10-21 22:43: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记者10月21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团队提出的多端口电磁参数同步求解方法,近日被刊登在微波领域国际期刊《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报》上。该成果标志我国在量子计算与电磁学交叉领域取得关键进展,为攻克下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算力瓶颈提供了新路径。

据介绍,量子计算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能操控信息单元进行超高速运算,被普遍认为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焦点。在电磁设计中,电磁响应的幅值和相位是衡量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电磁响应的幅度,则好比“信号强弱提示”,而相位好比电磁波的方向。电磁波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反映了有多少电磁波能够穿透物体,又有多少会被反射回来。因此,获取电磁波的传播方向至关重要。然而,传统量子算法只能计算电磁波的大小,一直无法判断其方向,成为一项关键技术难题。

针对这一瓶颈,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互联感知集成电路与系统团队冯枫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李小龙,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哈罗-哈西迪姆-劳埃德量子算法的多端口电磁响应幅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成功越过电磁波方向这一难题,实现了电磁响应的量子计算,推动量子计算电磁这一前沿领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该核心成果已于2025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微波研讨会上首次发布,李小龙受邀作专题报告,论文获大会收录。此次是在该成果基础上的深化与完善,提出了多端口电磁参数同步求解方法。

李小龙博士表示:“量子计算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未来超大规模电磁仿真中‘算力瓶颈’的关键钥匙。”天津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作为量子计算电磁领域的重要前沿探索,为未来量子计算在微波电路设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