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谷艳婷
近日,中铁六局石家庄铁建公司承建的石太上行线岩会4号隧道50米棚洞工程,以BIM建模、AI预警、模块装配式施工等智能化技术,为这条百年能源运输动脉打造“安全屏障”,成功破解复杂地质下既有铁路施工难题。
石太铁路岩会4号隧道出口段地质复杂,山体陡峭易滑塌,威胁铁路行车安全。项目部摒弃传统施工思路,以“新技”破“老题”:施工前运用BIM建模技术,预演全工序虚拟施工,动态优化组织设计,确保狭窄空间内构件“一次性”精准就位,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线路的影响;同时布设AI智能语音报警器,实现来车预警“端到端”自动化,省去人工传递环节,抢占安全预警黄金时间。
在结构施工上,项目颠覆传统现浇模式,采用“模块装配式”工艺。通过建模推演计算构件尺寸,在工厂标准化预制棚洞主体盖板,再运至现场“搭积木”式吊装。数吨重预制件精准对接,不仅使主体施工工期提升10%,质量达“毫米级”精度,还减少现场噪声、粉尘与建筑垃圾,契合绿色施工理念,极致利用铁路“天窗点”施工时间。
安全管理更实现“人防”到“技防”的跨越。AI智能语音报警系统化身“电子哨兵”,列车临近时自动播报预警:“上行列车即将通过,请立即撤离!”指令覆盖全场,消除信息传递盲区。“以前分心听对讲机,现在广播一响就知道怎么做,心里踏实。”现场塔吊司机的评价,道出技术升级带来的安全感。
此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既有铁路复杂山区施工提供最优解,既保障百年老线运输安全,也为铁路运维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