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 姜建春
“十四五”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大优势、最大潜能和最紧迫任务,立足陕西实际,发挥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优势,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发展动能,努力构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
近五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632.33亿元增长到926.2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43%增长到2.61%,居西部第一。2024年,全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是2020年的2.75倍,达到4831.38亿元。陕西47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主持完成项目数和通用项目数均排名全国第2位。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陕西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速提升。
以完善科技领导管理体制为着力点,提升科技治理效能。陕西高规格成立省委科技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强化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实现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印发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修订《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秦创原、“三项改革”等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凝练,固化为地方性法规。组建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专项小组,统筹推进47项改革任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和“科技—产业—金融”两个循环。
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陕西坚持把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制定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五张清单”,围绕137项任务形成348项落实举措和106个建设项目。获批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在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布局空天动力、新材料等5个陕西实验室,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成立省市一体工作专班,建立重点项目管理库,动态跟踪建设进程、投资进度和科研进展。今年上半年,106个重点在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1.36亿元、累计投资1076.57亿元。
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激发创新活力。陕西着眼破解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以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改革”,跟进推出“先使用后付费”“技术托管”“权益让渡”等转化方式,配套实施“以演代评”“先投后股”“尽职免责”等支持政策,探索形成“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截至目前,改革单位达到201家,11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4.6万项成果转移转化,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20家,697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省级支持建设14个概念验证中心和24个中试基地,成立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撑。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构筑科技创新生态。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建平台、促转化、引人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构建完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体系,推进科创服务进高校、进地市、进园区、进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创新指标四年年均增速为30%左右,培育建设光子、氢能等21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2025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5.51,较2020年提升7.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达到86.56,较2020年提升10.03。
以优化科研项目组织为动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陕西发挥在陕科技力量支撑作用,积极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国家重大专项。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总师负责制”等项目组织方式,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部署省级重点攻关项目2300项,攻克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技术难题千余项。一批先进技术成果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天问探火等国家工程提供重要支撑。
展望“十五五”,陕西将立足国家所需、陕西所能、未来所向,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坚决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