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0月21日,“2025校长邦T教育创新大会暨中关村·智聚教育创新大会”在北京海淀区召开。作为海淀区教育大会后的重要实践落地活动,大会以“AI破界,教育向新”为主题,吸引全国3000余位教育界人士参与,集中展现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的“中关村方案”。
本次大会是对海淀区教育大会“1+5”政策体系的快速响应,聚焦“数智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关村街道依托深厚创新基因,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多元教育创新场景:在数字教育领域,计划明年4月推出全市首家MR混合现实博物馆,通过VR、AR、MR技术,让学生“穿越”中关村40年创新史,实现沉浸式教育体验;基础教育层面,打破“馆校壁垒”,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发“科学和我面对面”等课程,将35家科研院所、2.7万家高新企业资源转化为“无围墙教室”。
大会现场,科技赋能教育成为核心议题。1场主论坛与6场平行分论坛围绕AI教育、智慧校长等热点展开,好未来、猿力科技等企业分享AI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实践;第24届T-LINK教育博览会同步亮相,集中展示教育科技最新成果。同时,中关村街道“六个一”服务体系为教育科技企业保驾护航,2亿元专项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智聚AI+”企业服务包等政策,推动AI教育企业集群发展,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课堂的转化。
据了解,中关村街道将持续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MR博物馆、AI教育应用等科技手段,构建覆盖基础教育、数字教育、终身教育的全链条生态,努力成为教育变革的实践推动者。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