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0月20日,在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国际医药巨头辉瑞在上海浦东启动了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
记者从当天的启动会获悉,作为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和研发的综合性平台,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将依托辉瑞研发的资源优势,为中国本土高校、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医院及临床研究机构提供能力建设与资源支持。此外,辉瑞的专家团队将分享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助力合作方提升临床研发效率,加快注册申报流程,推动创新成果更快迈向全球化。
就在上个月,拜耳Co.Lab在华成立全球首个链接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台——拜耳Co.Lab创投联盟。再早些的3月,通用电气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在江苏无锡高新区开工,辉瑞北京研发中心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正式启用。此外,阿斯利康、强生、诺华等巨头在华也有新布局。
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优势多重因素叠加下,中国医药创新生态蓬勃发展,中国医药创新能力正在快速崛起。国家药品审评制度的持续改革以及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极大缩短了创新药的上市周期;港股18A规则、A股科创板与北交所共同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打通了融资与退出的通道,催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初创企业;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完善的医疗数据体系,为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邮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已逼近660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额。这标志着中国医药产业已从过去的“引进来”为主,转变为“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阶段。
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已使其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国际医药巨头持续加码在华布局,显然已并非单纯出于市场销售考量,而是期望在研发、供应链及临床资源等领域与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形成互补,深度融入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的启动,是我们与本土创新力量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加速创新解决方案研发,惠及更多患者。”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说。
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落地上海,正是全球创新要素加速向中国汇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