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随着社区生鲜“最后1公里”配送,工业园区物料循环运输,应急救灾物资精准调配这些无人配送方式的兴起,如何确保运行的安全?10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在重庆高新区举行,会上正式发布城市级无人运力网成果,为城市无人运输场景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当前国内无人配送市场正以每年60%的增速爆发,未来三年规模有望冲破5000亿元大关。”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聪介绍,目前无人配送主要在一些园区小范围实施,如果大规模上路,需要确保运输安全合规、管控调度精准。对此,无人运力网以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为应用载体,具备以云控基础平台为核心的准入测试、安全监管、网联赋能、物流大脑四大核心平台,实现对无人运输企业安全精准服务的需求,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平台由重庆高新区联合高校、车企等共同打造,采用“台架+封闭场地+开放道路”三级考试体系。针对重庆山城特色,将长隧道、陡坡路口等复杂路况纳入测试题库,无人车将依据测试结果获得“精准匹配”的道路运营路权和牌照。
在安全监管上,平台从车辆安全、驾驶行为、货物安全三个维度构建防护网:实时监控车辆零部件状态,规范行驶行为避免风险,追踪货物温控防盗情况。突发情况下可实现10秒响应、30秒处置,保障运输安全。
为让无人车“跑得更广、跑得更快、跑得更省”。平台借助先进的车路云协同技术,为无人车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全流程实时诱导与安全赋能。数据显示,经过平台赋能的无人配送车,可运行时段提升约10%,可覆盖路段增加约30%,运营效率提高约30%,能耗降低约10%。
为解决末端物流“人找货、车跑空、路线乱、仓库闲”的痛点,平台打通人、车、线、货、仓资源链路,实现闲置仓库承接临时订单、顺路无人车合并配送、智能规划路线避开拥堵,测试显示可降低物流成本25%,缩短收货时间10%。
目前,四大平台已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示范区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重庆高新区将持续推广该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