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三尺青锋壮天下

2025-10-23 07:36: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10月23日迎来霜降节气,霜在传统文化中自带清冽意境。古人顺应此时的物候特征,会在这个时节操练战阵、开展围猎。而承载这份秋日厚重感的器物,当属冠绝天下的越王勾践剑。

冷兵器时代,剑是极具分量的武器,一把好剑能帮人克敌制胜,剑的质量还直接体现国家的铸造技艺水准。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青铜剑就已具备完美的外形与复杂的工艺,成为彼时文明强大的缩影。1965年,越王勾践剑在湖北江陵出土。这柄“三尺青峰”的细节令人叹服:通高55.7厘米,剑身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柄8.4厘米,重875克。剑身满布黑色菱形几何暗格花纹,剑格还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做了装饰。令人称奇的是,出土剑身寒光闪闪,一点锈迹都没有,还特别锋利——考古队员做过测试,它能一下划破二十多张纸。

埋于地下2500多年,这把青铜剑为啥能千年不锈、吹风断发?

20世纪70年代,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外专家,用当时先进的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检测剑身,摸清了它的金属构成和各成分占比:主要成分是铜,占比高达80%;其次是锡,约16%~17%;还含有少量铝、铁、镍、硫等。铜的稳定性从根源降低生锈概率,精准的金属配比,更彰显古人对材质的深刻理解。同时,剑的储藏环境也帮了大忙:出土勾践剑的望山一号、二号墓,地下水位高,墓里积满水,上面还有夯实的封土堆,让墓内基本和外界隔绝。而且,勾践剑是在棺内发现的,出土时还插在木制剑鞘里,剑鞘表面涂了漆、保存完好,剑身和剑鞘也贴合紧密,有效隔绝了外界的固体物质。

2500多年过去,这柄剑出土后依旧剑面光滑明亮,宛若新铸。它以不朽的姿态,证明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高超水准,成为中华文明里一颗亮眼的“工艺明珠”。如今,这份藏在“三尺青锋”背后的精湛工艺的沉淀,正化作当代科技创新的“崛起注脚”,让东方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原图提供:视觉中国

设计:杨凯

记者:李梦一

学术支持:湖北省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