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孕育农业新未来——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观察

2025-10-27 07:36: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我们的喷头能做到‘恒定粒径’,喷出来的是颗粒均匀的水雾、不是水珠。”展会现场,陕西极目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极目”)董事长张振伟正向观众们演示植保无人机。不到半小时,已有三四拨“老把式”专程来观看设备。植保机、应急机、灭火机……一款款无人机吸引了诸多专业观众围观。

10月25日至29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在陕西杨凌举行。通过系统化、场景化的展示方式,这场农业科技盛会正将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推向田间地头,让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变得触手可及。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在张振伟看来,杨凌农高会就像一块试金石。2024年,张振伟带着自主研发的植保无人机首次参展,一举夺得“后稷特别奖”,该植保无人机也成为该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产品。“我们起步不久,在去年的杨凌农高会上实现了订单‘零的突破’。”他难掩激动地说,正是由于这份来自市场的认可,他今年果断扩大了展位面积。

在杨凌农高会上,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装备龙头,与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等生物育种先锋同台亮相,农业创新的前沿阵地正在从传统农资向高科技领域加速拓展。

馆内展示及活动精彩纷呈的同时,户外“田间展”也别开生面。在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10万平米智能温室变身“户外展厅”,传感器控温、LED补光、精准滴灌等技术实景呈现。基地负责人王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在展馆里说得口干舌燥,农户仍半信半疑。现在大家走进大棚,一眼就能看懂技术如何落地。”去年农高会期间,该基地仅田间展就创收40余万元。如今,该基地已拥有20余种火龙果种质资源,年产鲜果500吨,亩均产值突破10万元。

据介绍,第32届杨凌农高会打造的“365天永不落幕田间推广展”,以“技术、品种、模式”展示为核心,在杨凌示范区设置11个集中展示点和12个示范推广点,开展场景化、集成式、全产业链田间推广展示。杨凌农高会推动一项项创新成果快步走出实验室,让技术创新真正在泥土里扎根,在产业中开花结果。

展会进入“永不落幕”新阶段

“‘十亩田’亩均产量达1505.3公斤……‘万亩田’亩均产量达1216.73公斤,上述单产水平创陕西省春玉米‘十百千万’最高纪录,综合排名位居陕甘宁第一、全国第三。”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在杨凌农高会上发布这一成果。

当陕西榆林携其创纪录的丰产成果,并由各县(市)主官轮番登台推介时,杨凌农高会早已超越传统博览会的范畴,成为验证与放大农业创新成果的最佳秀场,更是驱动地方农业迈向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我们首次设立常年展,标志着杨凌农高会正式进入‘365天永不落幕’的新阶段。”在A馆常年展区,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这个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的展区,包含中国供销常年展、中国好苹果常年展等四大板块,采取“5天展会+360天商超及体验区”模式运营,打造全新消费场景。

今年,杨凌农高会的“国际朋友圈”再次扩容。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博览会首次实现全部27个国家10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展,达成“上合全家福”。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奥列格·科佩洛夫表示:“杨凌是中国农业发展中心之一、全国领先的农业技术集群,上合农业基地成立5年来发展迅速,杨凌农高会参会企业逐年增多。这证明杨凌农高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农业技术应用知识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聂慧敏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