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李莉
走进安徽铜陵义安区的永泉小镇,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掩映于绿树碧水间,园林精巧,一步一景,江南韵味扑面而来。
这座由废弃矿山蜕变而成的国家4A级景区,历经20余年精心打磨,如今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年营收超1.6亿元,成为近年来铜陵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文化为魂,打造沉浸消费新模式
永泉小镇以“江南味道”街区为核心,将古徽州文化融入消费场景,创新推出铜钱兑换美食的消费模式。游客手持古铜钱,可品尝“奶奶柴锅饭”、钟鸣杀猪汤等皖南特色小吃,在烟火气中感受古徽州风情。
“使用铜钱消费已成为我们景区引流的爆款场景,许多外地游客特意为了这个体验场景而来。”铜陵永泉农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尹志平表示,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地域文化在互动中鲜活起来。
“既有江南的雅致,又有沉浸式体验的乐趣,太适合放松了!”来自合肥的游客刘女士手持一袋铜钱,穿梭在街区中,12枚铜钱的“奶奶柴锅饭”米香四溢,3枚铜钱的钟鸣杀猪汤暖意融融……这些网红美食成了文化体验的“味觉载体”。
铜钱消费模式的成功,源于铜陵永泉农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树根“用好故事讲好风景”的创新思维——20年专注文旅,让“文”与“旅”深度绑定。
永泉小镇的“忆江南十二景”更是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织,枫林晚照、乱石听涛、七星采樵等十二大景,以文化叙事赋予山水灵性,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在桃溪春涨、雪霁梅香的四季变换中,体味古朴宁静的江南意蕴。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聆听背后的历史故事,满是宁静惬意。”上海游客汤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文化体验的魅力。
文化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永泉小镇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积极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与周边村庄联动,形成“景区带乡村”的发展模式,所有食材均来自自身的种植、养殖基地,直接带动100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
“为让游客品尝到‘有文化的乡土味’,我们在小镇周边打造了20多个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实行统一标准种养、统一价格收购,保证食材绿色新鲜。”尹志平说,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农家菜,更能领略到铜陵乡村的生活记忆与文化底蕴。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义安区的答案是:以永泉小镇为样板,以“融合思维”推动文旅产业升级,通过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业态、完善配套设施,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促进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不只是永泉小镇,在义安区犁桥水镇,徽派建筑与民俗文化、夜游夜景相融合,同样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
“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需要持续丰富业态、提升服务品质。”义安区文旅局局长盛秀芬表示,该区以永泉小镇为引领,不断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推进文旅品牌建设,串联起各类特色活动,绘就全域旅游美好图景。
未来,铜陵将继续深耕“文旅融合”,以创新思维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得走”的江南文化消费场景,让徽风皖韵在新时代焕发更多璀璨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