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后,在进一步优化核心指标的基础上,10月29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2.0版)(全国试行版)》(以下《指引》),意在发挥“创新积分制”作为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为科技赋能的政策效能,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
“创新积分制”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等主体更加精准地识别企业科技创新属性,从而引导各类资源向科技型企业聚集。随着各地“创新积分制”深化应用,为进一步了解实施进展、问题和成效,科技部组织开展的“创新积分制”专题调研发现,还存在部分指标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指标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创新积分制”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画像功能迎来迭代升级。
依据《指引》,“升级”后的创新积分制主要发挥3个目标导向作用,即“找得到、评得准、用得好”——聚焦科技创新价值属性,评价企业的科技“底色”,筛选识别已知的和潜在的科技型企业;聚焦成长能力和潜力,精准评价企业科技属性强弱的“成色”,按照指标得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创新积分与科技金融政策联动实施机制,持续推进创新积分评价与科技创新再贷款、专项担保计划、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政策的联动实施,拓展“积分贷”“积分投”“积分保”“积分融”等金融服务场景。
立足科技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评价目的,《指引》坚持指标体系“科学性、共识性、可比性、可采集性”的遴选原则,形成指标精简、导向清晰、操作性强的“创新积分制 2.0”指标体系架构,由9个定量指标和3个加分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一级指标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发展、创新影响,其中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发展的基础评价指标100分,创新影响加分项30分。
围绕结果应用,《指引》建议,支持各地方充分运用“创新积分制”工具,通过多元化场景应用,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赋能。
比如,深化金融精准对接,依托创新积分评价,持续拓展“积分贷”“积分投”“积分保”“积分融”等金融服务场景,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将积分结果作为独立授信参考,推动创业投资机构优先投资高积分企业。同时,强化政策联动与资源倾斜,支持地方政府将创新积分与贷款风险补偿、贴息、专项担保计划等政策深度融合等。
《指引》还提到,推动地方精准施策与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价与精准画像,引导企业通过积分自评对标行业水平。
在科技部办公厅同日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提到“开展创新积分制‘揭榜挂帅’”,针对“推广创新积分制”政策举措凝练出“构建创新积分制区域特色指标体系”“搭建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平台”“创新积分制应用场景拓展”“创新积分制在政府资源配置中的创新应用”4项榜单任务。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对牵头组织实施的揭榜任务负责,原则上在2年内完成榜单目标,并研究提出半年度进展目标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