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高佳
10月30日,记者从黑龙江省鸡西市科技局获悉,黑龙江立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一项科研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发表。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直接脱氨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底物普适性,标志着我国在药物合成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人之一、黑龙江立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芳江告诉记者:“我们研究发现,2,5-二溴吡啶能够通过亚硝酰胺的方法来合成目标产物,这个反应简单高效,且极具竞争力,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化工生产领域,操作的简易性与规模化潜力是衡量技术价值的关键指标。此项创新技术,凭借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简洁的工艺流程,已成功完成公斤级规模的放大生产验证,为未来大规模生产、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黑龙江立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海峰表示:“我们用了200多种芳香胺类化合物作底物,近百种实验室常用试剂作亲核反应试剂,全部都在一锅法条件下脱氨转化为一系列其他官能团。论文成果基于前述大量的实验数据,论文成果也获得了《自然》杂志评委的认可。”
该研究由黑龙江立科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携手攻关完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夏衡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可应用于制药、化工、材料、农药等多个领域。”
这项成果也是黑龙江立科今年刚刚获批的“省级科学家工作室”所产出的首项突破性成就。这一开创性成果正是鸡西市汇聚高端人才、聚焦前沿课题、激发创新活力的生动演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