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规模上稳居全球第一梯队,技术上攻克“皇冠明珠”,装备上不断涌现全球“首台”“首套”“首次”成果……中国造船业已完成从“跟跑”向“领跑”的质变。截至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拿下了全球新船订单中的64.2%,市场份额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离不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的核心贡献。记者从中船集团10月27日-31日举行的国企开放日活动中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中船集团交付了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等一大批“国之重器”,以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签订批量9000TEU级集装箱船等一批“双高”绿色船型订单,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数据模型双驱动船舶结构应力场智能预报”入选中央企业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典型案例,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坞内起浮……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上,中船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建造,兼具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特殊船舶。作为国内建造大型LNG船的开路先锋,沪东中华立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不仅实现了从第一代LNG船到第五代LNG船的快速迭代发展,更实现了中国船企在国际LNG装备建造领域的超越引领。2024年,沪东中华包揽了卡塔尔“百船计划”中全部24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船的建造合同,在与世界高端海洋装备最强对手竞争中强势胜出。

“从年均接单三四艘到如今手握近60艘订单,国际市场份额从8%攀升至20%左右,不论是产能还是新船接单量,都实现了倍增。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对几代船型的精耕细作。”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船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船院”)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上船院凭借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矿砂船、海工船等从常规动力到替代燃料、从沿海支线到国际干线的全谱系船型设计能力,不仅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设计的汽车运输船更成为守护“国轮国造、国货国运”战略的核心力量。2024年,上船院承接新船设计订单占全球新造船市场份额的22.5%。2025年前三季度,上船院承接新船设计订单达254艘,创下近十年历史新高。
“我们开发的‘GREEN OCTOPUS’系列,凭借LNG、甲醇等替代燃料配置,已成为全球低碳多用途船的标杆。”上船院副院长周志勇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船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2号船坞内,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已进入舾装阶段。相较于首艘“爱达·魔都号”,其全船贯通工期缩短两个多月。作为全球唯一可同时建造民用船舶、海工装备和大型邮轮的企业,外高桥造船树立起中国船舶工业节拍化、批量化、高效率建造的新标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