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务”如何实现“1+1>2”——“聚焦服务型制造新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2025-10-30 16:05: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编者按 近年来,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如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怎样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制造+服务”的新趋势、新实践、新做法。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再次将“服务型制造”推向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型制造正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事实上,服务型制造并非新概念。自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来,我国服务型制造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制造企业从“卖产品”转向“卖方案”,通过延伸产业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何为服务型制造?它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先进在哪?“制造+服务”如何实现“1+1>2”?

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形态

“服务型制造是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将数智技术、解决方案等以服务形式嵌入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以及后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新业态。”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晓昌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服务型制造既是加速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制造业企业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他进一步分析了服务型制造的三大特点。第一,服务型制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跨界融合硬件、软件和数据要素等多个技术领域,是资源高度整合、知识密集的新模式新业态。第二,服务型制造以用户需求为起点,贯穿产品生产制造的前端研发设计、中端智能制造和后端使用回收全链条,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优化,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第三,服务型制造既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是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赋能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维保养等各个环节的主要路径。

“服务型制造能够面向市场需求,实现创新、生产、订单等多维度资源的整合,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分工协作、紧密联动的产业生态。”刘晓昌认为,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并逐步由追求生产效率最大化,向提供“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变。传统制造业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依赖规模效应,服务型制造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态,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可为企业带来更高附加价值。

破解初创企业产品“落地难”

在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产线,两款人形机器人——来自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Sparky 1与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DexForce W1 Pro日前正式量产下线。

下线仪式上,它们的实战能力引人注目:Sparky 1的灵巧手能在触觉传感器引导下精细组装零部件,甚至平稳倒水;DexForce W1 Pro则以高精度视觉感知完成全流程咖啡制作。这些示范场景,标志着具身智能从“可展示”迈向“可生产、可应用”的重要一步。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制造即服务(MaaS)”生态体系的支撑。MaaS模式的核心是以制造服务的形式提供产品概念验证、中小试和量产的软硬件等资源。制造商可以借助相关资源实施制造流程,打破传统制造业在地域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它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将制造过程转变为一种可定制、可交易的服务。借助网络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该模式将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资源紧密连接起来,构建起一个庞大而高效的制造服务网络。针对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制造需求,该模式能够迅速调配资源,提供快速、高效的制造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产品快速迭代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联想全球制造与工程MaaS总监吴圣明介绍,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初创科技企业,正是依托联想的“火种计划”“光明计划”和MaaS生态体系,从产品验证、试产迭代到柔性量产实现全过程协同制造。通过联想产线的工艺优化和智能质检,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制造成本降低约10%。

“这既有效解决了初创科技企业‘想创新、难落地’的普遍难题,也验证了‘制造+服务’的融合价值。”吴圣明说,联想正以自身的智能制造基础和供应链体系,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从设计验证到量产交付的系统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MaaS模式不仅输出制造能力,更输出标准、流程与生态资源,为国内具身智能产业提供一条高效率、可复制的产业化路径。

力争3年内打造50个领军品牌

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成效显著。自公布《2017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名单》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认定372家示范企业、157个示范项目、225个示范平台(共享制造类19个)、21个示范城市和12个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格局。

从政策布局到行业探索,我国服务型制造正从局部试点迈向系统推广。

《方案》明确“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并提出,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方案》提出,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加强应用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拟通过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使其在各行业各领域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营造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政策推动下,一批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服务型制造生态。吴圣明介绍,今年2月,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被授牌为“深圳市联想智能制造中小试基地”。基地专注为创新企业提供中小试及量产转化服务,目前已与1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孵化项目覆盖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硬件、工业控制等领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效通道。

当制造与服务真正实现基因层面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1+1>2”的协同效应,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将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骆香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