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刘官灵
10月30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圆梦技能培训学校,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双艳的工作室,她正带领着徒弟们赶制下个月的订单,剪刀裁开鱼皮的簌簌声、针线穿梭的细微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非遗新生曲”,让古老的鱼皮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近年来,同江市以文化为魂、创意为翼,将非遗技艺、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让传统元素焕发新生机,不仅擦亮了城市文化名片,更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杨双艳说:“现在鱼皮手工艺可成了香饽饽,我们加工的钥匙扣、挂件、胸针配饰得有上百种,旅游旺季忙得不亦乐乎,我带出来的20多个徒弟靠这手艺也都增收了。老树发新枝,鱼皮变金鳞,日子现在是越过越红火了。”
除了鱼皮手工艺品,印着同江特色风景的冰箱贴、书签、水杯等文创产品也成了游客们的“心头好”,在各大景区的文创商店里时常被抢购一空。

同江市创意设计的“魔力”还延伸到了版权保护与IP运营领域。同江市创意设计产业园内设立了省级版权服务站,为文创企业和传承人提供版权登记、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有效规避了侵权风险。赫哲文化IP运营中心内,专业团队对赫哲族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挖掘与创意转化,开发出具有市场辨识度的文化IP矩阵。版权护航与IP赋能,让同江文创从“单品售卖”向“品牌化运营”跨越,进一步提升了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江市版权局办公室主任徐心桐说:“‘十四五’以来,我们把创意设计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非遗+文创’‘景区+文创’两大特色板块,开发50余种文旅周边产品,带动了销售额和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赫哲族鱼皮系列文创,已经成为同江的‘文化名片’,不仅在省内打响名气,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订单量逐年递增。”
近年来,同江市的创意设计并非停留在简单的“元素粘贴”,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当地组建了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设计师、高校师生组成的文创研发团队,开展了同江市鳇鱼卡通形象与起点logo征集大赛等活动,成功将赫哲族图腾、同江地域特色等元素,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产品近百种。
同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继续深耕创意设计领域,引入更多专业设计机构和电商平台,推动文创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文旅合作,让同江文创走出黑龙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