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加速建设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2025-10-30 21:37: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16位院士汇聚、超1000位专家学者齐聚、重大产学研平台启动……10月30日,2025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开幕式上,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年度竞争力排行榜揭晓,成都高新区位居第四位,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区域引领力。

当前,成都高新区从政策、平台、金融等多维度发力,正持续构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激活产业创新动能,形成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条,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夯实产业根基

作为本届大会亮点之一,由成都高新区成立的“全球新药发现中心”在研讨会上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培育具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和领军型人才,推动产学研医资协同,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枢纽平台。

“过去创新药研发常面临‘数据不互通资源分散用’的难题,很多药企、科研机构单打独斗,研发效率低、成本高。全球新药发现中心整合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编码化合物库、抗体药物发现库这些硬核资源,还搭起协同平台,能让大家共享数据、联合攻关,直接破解‘创新孤岛’问题。”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高新区在构建创新平台方面的努力远不止于此。近年来,该区按需定制高能级创新平台,并合作共建专业中试平台,进一步激发源头创新能力,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等一系列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建成。

同时,一批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总部型、平台型和首创型项目持续落地成都高新区并投运,推动了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加速上市、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今年上半年,该区引进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武田制药中国首个数字医疗创新中心、世界500强华润集团西部创新中心,为区域医疗创新体系注入了新的临床与科研动能。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拥有全生命周期生物医药功能平台累计160余个,累计引进项目超300个,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

培植产业新生态

除了产业与项目布局,成都高新区在政策与金融创新上也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今年3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政策(修订)》正式印发,政策从支持参与战略腹地建设、支持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对外开放、支持未来赛道发展、支持产业生态构建5个部分,全面支持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其中,鼓励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支持为解决重大临床需求进行的新靶标、新位点、新机制、新原理等前沿高水平基础研究及前沿关键技术攻关。

5月,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梧桐计划”发布。作为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梧桐计划”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9大类专业服务体系,涵盖47个服务方向、102项细分服务,打通从“创新研发—审批注册—生产转化—产品出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不仅如此,在金融创新方面,成都高新区已形成“资助一种子一天使一创投一产投一并购”六位一体的资本支持体系,累计组建25支医药健康方向基金,总规模达352亿元。园区还创新推出“Bio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成都海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近10亿元,有效缓解了创新企业的资金瓶颈。

“我们之所以来到成都高新区,是因为这里的政策扶持与金融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企业营造了独特的资本生态,这是其他园区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飚告诉记者。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成都高新力量”。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