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拓展绿色贸易相关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

李成钢介绍,《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四方面针对性举措。例如,在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方面,提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在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方面,提出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在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方面,提出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提升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水平;在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方面,提出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等等。
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贸易绿色化趋势,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优质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李成钢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步伐在加快,总体上呈现三个显著特点和趋势。
一是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比如,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万辆,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在李成钢看来,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在研发端,越来越多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据商务部调研,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都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生产端,企业在原材料、用能、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比如有的企业使用海洋废旧渔网生产泳装,广受海外客户青睐。在物流端,外贸运输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船舶,碳排放不断降低。
三是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当前,国际市场青睐的不仅仅是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还包括技术、服务、管理等在内的整套完整解决方案。比如,有中国企业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材,并提供整套节能降碳的设计和建造方案,帮助当地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还有中国企业向坦桑尼亚提供了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在内的整套快速公交方案,提升了当地城市的通勤效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