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科学仪器专场在京举行

2025-11-01 14:52: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科学仪器专场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本期专场发布会聚焦我国科学仪器领域自主创新成就,集中发布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的太空生命科学仪器、无液氦亚3K低温扫描探针显微镜、芯片陶瓷封装基板视觉检测技术三项科学仪器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表示,我国的科学仪器,从零基础到跟踪模仿,到现在部分高端仪器并跑的水平,经历了复杂艰难的历程。近年来我国与国际顶尖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小,追赶速度非常令人鼓舞。

太空生命科学仪器

太空生命科学仪器是支撑空间站生命实验的核心装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发布的“太空生命科学仪器”,构建了以“密闭生保支持+AI驱动原位观测+自动化精准操控”为核心技术链的高功能密度集成一体化实验平台,实现并推动了空间特殊环境和航天器严苛工程约束条件下,空间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和系统研究的发展。该仪器支撑了我国迄今80%以上的空间生命科学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赵国屏认为,该仪器设备为发现生命科学新现象、获得生命规律新认知、发展新型生物技术等研究提供了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实验系统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作为发布人,通过分享团队攻克太空细胞培养、构建密闭水生生态系统的案例,展示了该项目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长期生态稳定性控制、微重力—亚磁复合环境构建、多模态自主显微成像集成等系统性技术创新。

无液氦亚3K低温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纳米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物理、材料、化学、量子科技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布的“无液氦亚3K低温扫描探针显微镜”,采用原创远端液化制冷方式,实现无需消耗液氦,仅使用少量氦气即可长时间稳定维持3K(开尔文)以下的低温环境,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目前,该项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并产出多项前沿成果。

“这一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低温扫描探针领域的技术水平,推动了我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为更多关键设备自主创新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高鸿钧说。

芯片陶瓷封装基板视觉检测技术

陶瓷封装基板是为芯片提供物理支撑和电气连接的核心部件。东北大学团队发布的“芯片陶瓷封装基板视觉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科技,实现了对微纳米级缺陷的智能识别与精准分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海斌评价称,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陶瓷封装基板领域的行业空白。该系列检测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的成功研制和应用部署,显著提高了芯片陶瓷封装基板制造的良品率和智能化水平。

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办公室主任、软件学院教授于瑞云在分享该项目产业化进展时表示,团队通过构建十万级样本数据集,研发了“青阙”——工业产品表面缺陷检测大模型、“玉瑕”——缺陷样本生成大模型,在智能缺陷检测和数据生成方面取得突破。团队还自主设计研制了芯片陶瓷封装全系列关键工艺缺陷检测设备与生产管控系统。目前,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多家企业应用。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