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启探索之门——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见闻

2025-11-02 18:53: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光为什么可以分身?还可以拐弯?甚至可以隐身?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奋斗者”号从万米海底上浮,有什么“秘密武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找到。

11月1日至2日,本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举办,共设置“嗨剧场”“创新展”“创工坊”“零距离”“科学之美”“科创荟”6大板块,吸引公众走进中国科学院,感受科技魅力。

在现场,公众可以聆听院士专家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观看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科学魔术等精彩的科学表演,了解江门中微子实验、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重大科研成果,领略四大系列科考船以及深海装备体系的风采,体验“脑机接口”“空间科学实验”“水下电话机”等科学实践,还能走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观摩科研日常。

光的奇幻之旅、“轻功大师”小微球、玩转“空气炮”……在“创工坊”A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理化所和力学所等单位,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秀与一系列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排起长队,争先恐后地体验科学魅力,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

戴上数据采集手套,就能遥控指挥灵巧操作机器人,你的手部做什么动作机器人就跟着做什么动作。在“创工坊”B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带来的灵巧手展示,吸引了大批公众驻足围观。

“这套设备穿戴在人的身上就可以实时采集人手的精细动作,把采集到的数据再映射到仿真环境中,我们就看到了屏幕中的仿真手复现出人手的相应动作,同时机器人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现场讲解人员向记者介绍,这套设备可以帮助和代替人类完成许多操作任务,可应用于科研、服务、工业等多个领域。

在“嗨剧场”,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与观众分享科研人生,讲述了他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展现了科学家的精神和情怀;科普剧将科学家、科学知识与儿童剧、脱口秀、演讲、实验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科学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专属的“零距离”板块,全新引入的“通关零距离”打卡模式,邀请公众手持“通关文牒”,走进实验室与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植物科学探索之旅。参与者既能在科研人员指导下亲手学习压制植物标本,也能系统了解从芳香植物到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以及紫花苜蓿、高粱等饲草作物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此外,公众还能亲身体验激光雷达技术如何应用于植被调查,并一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奥秘。

本届科学节的主题为“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向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创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