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1日,“第三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大数据大模型赋能黑土地保护”为主题,聚焦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在黑土地监测评价、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推动科技助力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双提升”。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12位智慧农业、耕地保护、农业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赵春江在“大数据大模型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中的研究应用”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大数据大模型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中应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多位专家围绕“耕地质量监测、调查及大数据”“耕地大模型”“耕地生态、退化及数字化”等主题介绍了有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大数据、大模型及人工智能赋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研究方向。
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监测评价科技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见效,推动大数据、大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与黑土地保护利用深度融合,提升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为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支撑。

本次研讨会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来自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和农田工程监督保护中心、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管理部门的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所高校的科研人员,以及东北地区土肥站、农技推广站等用户代表参加会议。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