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11月2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特别是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及应用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河钢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中国钢研全球首条纯氢竖炉示范线以及薄带铸轧、高炉渣干法粒化等一系列前沿低碳冶金技术示范项目相继落地,为世界钢铁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说,“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在产能减量中有效促进结构优化,推动汽车、家电、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比如2200兆帕级特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手撕钢”“蝉翼钢”等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强耐磨钢、高强度变压壳体用钢等替代进口,第4代核电用的第三代超大输量管线钢、高温气冷堆镍基合金焊材、高速列车轮轴及转向架用钢等一系列产品全球首发,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的用钢需求。
科技创新推动钢铁行业效率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的高炉、转炉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15.7%、13.2%;95%的企业已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生产现场的“数智底座”更加牢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2024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研发费用由1118亿元提升至1565亿元,增幅达40%。
姜维说,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比“十三五”末期普遍下降50%以上,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和水平还在进一步提高。据中钢协监测,今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企业的总能耗同比下降0.54%、吨钢可比能耗下降0.6%,排水量同比下降5.88%;吨钢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2.64%、13.55%。
姜维说,接下来,钢企还需着力提升钢材科技含量和有效供给能力,促进供需良性互动,提升经营质量效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