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孙艳平
11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复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湖北大学队、松延动力—松美美队、松延动力—小诺队、小禾队脱颖而出,晋级11月9日举行的决赛。

本次复赛创新采用跨队“人机对战”模式,10支晋级队伍通过随机抽签确定对阵,各派己方机器人辩手与其他战队的人类辩手交锋。辩题聚焦技术伦理、气候变化与太空探索等核心议题,包括“企业使用AI监控员工效率是否合理”“脑机接口读取嫌疑人记忆作为法庭证据是否可取”等,直指科技发展关键矛盾。
赛场上,人形、仿生等多形态机器人辩手展现出强劲实力。面对人类辩手的追问与“话术陷阱”,机器人凭借语义理解能力消化问题,从庞大知识图谱中调取论据,给出逻辑严密的回应。算法的冷静精准与人类情感的温度共鸣碰撞,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评委从逻辑性、语言表现力、多模态交互等五个维度打分,综合考验机器人的大模型训练与硬件调试水平。
作为北京亦庄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本次赛事填补了国内机器人“智能思辨”类赛事空白。北京亦庄已汇集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产业链规模超百亿,通过创新赛事推动AI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云泽表示,赛事标志着AI向“成为人类思考伙伴”迈出关键一步,在技术、产业、社会、文化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决赛将上演纯机器人终极辩论,进一步展现碳基与硅基思维的碰撞。
本届大赛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