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火炬手”亮相十五运 5G-A网络助推具身智能加速跑

2025-11-03 11:35:3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同步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也是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

当日9时,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活动中,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手持1.6千克的火炬,在无人陪跑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从深圳市民中心至莲花山公园路段的火炬传递任务。这不仅是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与并独立完成火炬传递,也是5G-A技术首次运用于移动场景下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标志着5G-A网络技术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这场备受瞩目的火炬接力中,5G-A网络提供了全程高可靠、超低时延、连续覆盖的保障,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灵敏操控与精准互动。这场“机器人火炬手”的首秀,成为首个基于商用现网、实现机器人自主奔跑与人机交互的示范案例,为数智技术赋能体育盛会树立了新标杆。

“云端大脑”让人形机器人自主奔跑

“夸父”自信迈步,精准完成火炬交接与点燃仪式,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此次火炬传递路线设在深圳市民中心,经莲花山长廊至市民广场,全程网络环境复杂,观众、媒体、无人机、直播设备密集并行。作为本次火炬传递的“0号火炬手”,5G-A具身人形机器人首次丢掉遥控器操控,在无技术人员陪跑的情况下,通过高清视频回传方式,由“云端大脑”自主判断行径路线,并完成与其他火炬手的交接棒任务。

为确保每一个火炬接力瞬间的丝滑呈现,中国移动对沿线20余个站点进行了系统优化,实现场景化上行稳定速率20Mbps(兆比特每秒)、时延20ms(毫秒)的体验,保障机器人动作控制、高清视频回传与远程监控的完美同步。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曹蕾介绍,在本次试点中,5G-A技术赋能机器人火炬手实现三大跨越。首先是连接突破,传统机器人多依赖Wi-Fi等短距通信,活动范围受限,需技术人员“贴身陪跑”。而5G-A凭借其连续无缝的泛在网络覆盖,将机器人的工作场景从局域室内拓展至广阔的室外道路,实现在真实街区环境下的长距离、大范围自主移动,彻底摆脱距离束缚。其次是通道革新,机器人实时回传高清视频所需的巨大上行流量,是传统技术难以承载的。5G-A通过载波聚合(CA)和上行补充频谱(SUL) 等技术,构筑了一条可按需灵活调配的“宽带高速公路”,保障海量感知数据的稳定、流畅传输。最后是控制质变,以往较高的网络时延使得机器人难以完成精细操作或快速响应。5G-A通过引入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智能业务感知保障技术,将端到端时延降至毫秒级并显著提升可靠性。这使得云端大脑能够对机器人实现如精准避障、平稳持握火炬等精细控制,为未来人机协同等高阶应用奠定基础。

在技术层面,华为提供多项5G-A解决方案助力网络质量优化:通过双频融合阵子设计实现高低频协同覆盖,峰值速率高达5Gbps,支撑AI交互与热点大容量业务需求;通过超大广角架构和新型天线材料,实现信号立体覆盖,满足具身机器人与低空无人机等新终端体验;在场馆及沿线环境中部署高密度站点,满足多场景交互与高并发需求;依托AI Agent数字人系统,实现网络自优化与无人化维护,为赛事期间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可视化、自动化保障。

而作为“深圳智造”的一张名片,“夸父”在此次火炬传递中同样展现领先实力。

乐聚机器人CEO常琳介绍,“夸父”搭载全新的运动控制算法,显著提升抗扰性和复杂地形适应性,即便手握1.6KG重的火炬,也能像人一样,稳健奔跑、动作自然。依托中国移动的5G-A网络,机器人可实时回传第一视角高清画面,让技术人员不用陪跑,也能实现精准的远程控制。

从赛事示范“跑入”生产生活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能的持续演进,在5G-A网络的加持下,它不仅跑进十五运,也正加速跑进生产生活的日常场景。

“在行业高危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入高压设备区、电缆隧道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操作和作业,实现‘全域无人化高效巡检’,兼顾安全与效率。”曹蕾表示。

日前,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华为、南方电网、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跨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业界首个基于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电网巡检应用示范。该示范中,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深入高压区域,精准执行馈线柜验电、户外设备测温等复杂任务,效率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升84%。

“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从‘工具辅助’升级为‘协作伙伴’,构建全新的人机共生场景,在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推动社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具温度的方向发展。”曹蕾认为,而这些协同场景的实现,离不开5G-A的保障与支撑。

常琳也谈道,5G-A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价值,不仅在于此次火炬传递,更能在户外配送、高危巡检等产业场景中得到广泛体现。今年8月,“夸父”在户外配送场景实测中实现从北京到上海跨越1200公里的超远距离实时操控,验证了跨地域执行任务的高可靠性。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赵东分析,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会局限于单点连接,而是涉及包括语音、文本、视频等在内的多模态连接。要实现这种协同,通信网络必须具备更高效的资源调度与智能分配能力,5G-A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曹蕾看来,未来产业界推出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定制化模组,这是重要的演进方向。随着5G-A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预计将出现更多深度定制的通信模组来满足不同需求,比如可能会进一步集成AI算力,在端侧完成部分感知与计算任务,以更低功耗、更高效率支撑机器人的实时响应与智能决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全国5G-A套餐用户规模已超4500万。5G-A正从通信网络升级为智能社会的核心底座,支撑起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远程医疗、具身机器人等多元场景的发展,持续释放技术价值。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