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近日,“2025版权普法课堂:打造跨域解纷新模式”主题课堂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于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旨在进一步完善版权纠纷调解体系,推动区域协同与机制建设,探索多元化解路径,优化全国版权调解资源配置。

据了解,2024年4月,国家版权局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启动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以下简称“总对总”机制),并选定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广东作为首批试点。同年11月,相关地区联合成立“总对总”跨区域版权纠纷调解工作联盟(以下简称“总对总”联盟),标志着全国版权调解协作迈入新阶段。
活动中,北京版权调解中心主任韩超结合北京市相关工作情况与典型案例,介绍了“总对总”机制框架下,北京市推动线上版权调解平台建设、加强专业调解人员培养、完善跨域案件移交机制及行政司法协同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同时,他还介绍了北京市在促进京津冀版权领域协同发展、完善版权纠纷调解员资质评定标准,以及与广东、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开展合作的相关成果。
天津市版权协会监事、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律师协会监事长丁立莹分享了天津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天津在“总对总”机制统筹下,创新创建“行政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模式,落实全流程在线调解,并依托“总对总”平台成功实现跨区域乃至跨境纠纷的高效处理。
北京市律师协会著作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桂佳重点阐述了律师在“总对总”机制落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他指出,随着机制不断推广,律师凭借专业优势,在化解版权纠纷重难点问题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面对全国法院“一张网”机制建设的新形势,桂佳建议应加强平台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类型化纠纷批量处理机制,强化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从而提升全国调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据悉,本次普法课堂系统总结了“总对总”联盟在跨区域调解机制建设、专业队伍培养、诉调对接深化及技术赋能等方面的成果与经验。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携手探索版权纠纷解决新路径,提升跨域解纷效能,为营造健康有序的版权生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