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李林波 赵明军 王志豪 王博轩
川滇交界,当曲、沱沱河等支流从唐古拉山脉呼啸而下,一路奔流至金沙江峡谷。2015年10月,伴随着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主体工程完工,武警云南总队抽组百余名官兵组建武警昭通支队两个守卫中队。
从此,群山环抱、高山绝壁间出现一抹橄榄绿。十年里,他们不论严寒酷暑,“忠诚报国、以身许坝”,在溪洛渡扎根、守卫、建功。
金沙江劈开乌蒙山脉,蜿蜒的盘山公路,武警巡逻车在险峻山路上行驶,窗外是高耸的绝壁和奔腾的江水。
“营区嵌在半山腰,执勤点散布在峡谷深处,我们的日常,是漫漫长路与孤寂哨位的交织,这就是我十年军旅的缩影……”警士李少华注视着熟悉的岗亭。作为中队组建时的“老前辈”,今年年底他将告别军营。三千多个日夜的守护,最让他牵挂的,是将这份坚守的精神火炬传递给新战友。
新兵李秦阳怀揣走出大山的梦想参军入伍,却没想到被分配到了更深的大山之中。初到营区,他望着连绵大山略显迷茫。政治指导员王化晋敏锐捕捉到他的思想波动,组织官兵在燕子岩战斗遗址开展现地教育,“1950年3月29日,四十三师一二九团二营六连在燕子岩渡口强渡金沙江,在炮火的掩护下,渡江仰攻,切断了川南敌人与西昌残匪的联系,有力配合了西昌战役。”
金沙江对面,战士将毛泽东诗作《长征》刻写在墙面上。他们,都在体会“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革命情怀,都在领悟“干好维稳这件大事”的殷殷责切,都在厚植“我为祖国站岗、守护金沙无恙”的家国情怀。
红色基因,在聆听与感悟中悄然流入血脉,李秦阳深受触动,渐渐明白了守护溪洛渡的意义,完成了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
十年来,官兵们在酷暑烈日下,汗流浃背纹丝不动;暴雨如注中,冒雨查验车辆证件。十年淬火,锻造出独特的“溪洛渡精神”。
2019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哨兵王程良敏锐捕捉到远处永久大桥方向的异常呼喊与急促警笛。民警紧急通报:一名涉毒嫌疑人向地下厂房方向山岭仓皇逃窜,请求支援!应急小组闻令即动,迅疾协同民警展开封控、搜索、抓捕。面对潜在危险,官兵们临危不惧、配合默契,最终成功将嫌疑人制服。
类似的考验不止一次,每一次战斗,都彰显了部队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过硬本领。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日,在坝顶平台,新一批战士庄严宣誓,口号声响彻山谷。老兵李少华将他使用了十年的钢枪,郑重地交到了李秦阳手中。
李秦阳接过枪,眼神无比沉静、坚毅,又一批新鲜血液注入钢铁长城,在庄严的宣誓声中,责任与使命完成传承。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