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2025南昌飞行大会在瑶湖机场精彩上演。
“第一次知道南昌风洞的历史,原来有这么多前人的付出才有我们如今的航空事业。”会上,南昌市委宣传部联合百度军事打造的南昌风洞展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大家纷纷在寄语墙上写下对我国航空事业的祝福。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飞机、导弹、火箭等飞行器无一不是通过风洞试验定形而翱翔九天。在88年前的抗日烽火中,清华大学历经波折,在江西南昌建造了15英尺航空风洞。虽然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之一因为战火损毁而未能投入使用,但却为此后的风洞研究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展区用历史资料和影像,还原了抗战时期南昌风洞建设的艰辛历程。这段奋斗的史诗仿佛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起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过去与现在。

大会现场,作战装备专家王云飞、军史专家萨苏、军事主编石宏等十余位行业专家,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军事科普与深度解读。

王云飞聚焦初教-6的飞行表演,从装备专业角度拆解其稳定性能的核心优势。他提到,初教-6的稳定性能不仅支撑了精彩的特技表演,更使其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军用飞机之一,在外国民间都拥有专属爱好者社团,足见其设计的经典与可靠。萨苏的分享则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科普了中国风洞建设的发展脉络,展现航空工业背后的技术积淀。萨苏还深挖航展上DC-3飞机的抗战往事,还原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航空传奇。石宏结合多年军事观察经验,对中外飞行表演队的同场竞技进行了生动解读。他说:“这样的同场竞技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展示了不同国家的航空工业实力与军事文化。”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