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货场“云眼”智慧系统,实现铁路货运作业安全无死角监控;无人叉车,能在车厢狭小的空间、站台区域内灵活移动;95306接取送达管控平台,让铁路货运从受理、发货、到达、交付等过程全流程电子化……这些“科技+”技术的运用,不断颠覆着传统铁路货运模式,在科技赋能下,铁路货运正在“金蝉脱壳”。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铁路物流中心新安江营业部车间主任周俊琳,既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铁路货场作业人员多、环节多,一直以来如何有效防范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成为管理的一个“症结”。为能够及时发现并杜绝违章作业,作为“周俊琳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周俊琳主动带领团队参与到货场“云眼”智慧系统的模块研发。“云眼”系统采用AI技术,在货场内通过在各个关键区域设置的高清摄像头抓取违章现象,并对违章作业进行智能监测、实时提醒和事后分析,经过二代研发还能精确到具体违章人员和对应的负责人。
周俊琳所在的营业部主要运输各种饮品,来回穿梭的叉车是安全防控的重点。“云眼”智慧系统通过叉车司机胸口佩戴的智能卡,可随时捕捉如叉车司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系统自动识别到违章人员,并通过短信推送到本人、企业负责人以及铁路管理人员手中,确保违章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
在装卸车繁忙作业点的朱家埠货运站,叉车司机的饱和作业量给安全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周俊琳对接相关企业,攻关采用无人叉车来替代人工驾驶叉车备货。团队从铁路安全专业角度出发,全程参与项目每个细节。无人叉车采用的是一体化铸造底盘和可折叠、可左右侧移的货叉,配备原地360度旋转功能和3D激光定位技术,让无人叉车可以在站台空间内灵活移动和插取货物。同时无人叉车配备360度避障系统,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比传统的人力操控,无人叉车优势显著,可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有效提升装卸效率,成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显著标志。
为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周俊琳团队全面承接全路首个95306接取送达管控平台试点工作。全力配合开发全流程电子化系统。系统研发使用后,汽车司机(客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任务接收、进出站申请、吊装预约,单据处理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几分钟,短驳车日均运输频次从3趟增至5趟。该模式实施后,水泥熟料铁路运输占企业总运量的四分之一,年减少粉尘洒漏80%,节省道路维修成本超50万元,为“蓝天保卫战”注入铁路力量。
从传统货运到“科技+”,周俊琳团队用科技让铁路物流实现了既“省钱”又“省心”,不仅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推动铁路从“传统运输者”向“现代化物流服务商”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更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铁运科技动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