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姜卫
11月5日,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青岛市大面积秋粮收获基本结束,“三秋”生产重点由秋收转向秋种。据当地农情调度,截至11月5日,青岛已完成秋粮收获面积380余万亩,秋收进度99.49%;意向秋播小麦面积350余万亩,已播种79.97万亩,秋种进度22.12%,冬小麦预计在11月中旬完成大面积播种。
“我们是人歇机不歇,每天播种小麦2000亩左右,大家铆足了劲把前期的不利影响补回来。”当天,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湾东村刚播种的麦田里,青岛同富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永战说。
近几天天气晴好,姜永战带领农机手抓住机会整地散墒,复式精量条播机、大型拖拉机、翻转犁、圆盘耙等农业机械齐上阵,有序完成了整地、播种、施肥等环节。

针对今年播种偏晚的实际,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牢牢把握“土壤墒情”这一主线,强化技术指导,加快腾茬散墒。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小麦抗湿晚播品种选择的指导意见》,从科学选种用种、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加强播种关键管理等多方面发力,加强晚播小麦选种用种指导。
为确保冬小麦适期、适墒、高质量播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立“135”专家技术服务机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以“四补一促”为核心的抗湿晚播技术,指导农户落实精细整地、适量播种等关键措施,推广多穗型、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对小麦播种出苗和冬春生长是非常有利的,农谚‘麦收隔年墒’‘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都说明了足墒种麦重要性。”青岛市农技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松坚介绍说。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目前,青岛农业农村系统组织千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进行“种后即管”技术指导。
“眼下要重点落实精细整地、适量播种、种子包衣等关键技术,为苗齐、苗全、苗壮打牢基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宋辉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关注墒情变化,加强播后即管措施,科学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尽最大努力培育壮苗,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