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2日,第十四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在华南农业大学圆满落幕。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大赛吸引来自省内外32所高校及研究所的1581人参与,312支队伍报名,190支队伍晋级决赛,人数规模创历届新高。

华南农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磊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鼓励本届“华港杯”参赛学子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华农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激发潜能、展现才华。
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代明江表示,本届大赛通过优化赛制赛程,提高获奖比例,并增设特等奖擂台赛,让所有晋级选手可全程直击高能擂台赛,相互学习观摩,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收获更多的创新成果,推动材料科学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有研究显示,AI驱动材料设计能缩短研发周期70%,代表了未来的重要方向。期待同学们能勇于拥抱AI等先进工具,让数据的洞察力与科研人员的化学直觉深度融合,共同加速材料科学的突破。”华港公司总经理卢瑞明表示,本届大赛中,多支团队展示了在机器学习预测材料性能、优化合成路径等方面的新成果,例如深圳大学“膜力光盾”团队开发的AIE抗菌抗病毒滤膜,通过智能材料设计实现了高效过滤与病毒灭活的双重功能,这是本届大赛中AI与材料科学融合的典型代表。
决赛现场,190支晋级队伍在金属材料、有机及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赛道展开激烈角逐。参赛项目高度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并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用、能源环境等前沿领域展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深圳大学“膜力光盾”团队开发的抗菌抗病毒纳米纤维膜,实现了对0.3μm颗粒≥95%的过滤效率及冠状病毒>99.9%的灭活率,通风阻力较传统技术降低70%,目前已应用于医院ICU等30余个高危场景。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华南农业大学“必有回响队”设计的Cu(I)基卤化物闪烁体,通过结构调控与封装创新,已应用于下一代X射线成像系统,展现出优异的耐水性与成像性能。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