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记者11月6日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公司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通过“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大关,达8015.35亿千瓦时。
这一输电量可为约2.8亿户家庭提供全年用电保障,同时累计减少原煤消耗约2.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亿吨,为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提供了北疆支撑。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特高压建设与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保持高度协同,逐步建成连接山东、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等东部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网络,年外送电量从2017年的73.71亿千瓦时跃升至2024年的1706亿千瓦时,实现连续7年稳步增长,成为跨区域能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枢纽。
为确保特高压通道安全稳定运行,运维单位建立“智能防控+立体巡检+精准运维”的保障体系,通过部署12类在线监测装置和移动式可视化终端,实现对线路通道的全天候、不间断监视;针对不同通道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编制“一线一案”运维方案,形成2小时运维抢修圈;联合沿线牧民组建9个通道管控小组,与地方供电公司、风电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治理通道隐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特高压通道的高效运转,正加速推动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内蒙古通过特高压通道外送的清洁能源已超1020亿千瓦时,为京津冀等地区能源结构清洁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高压电网让各地百姓实时分享着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绿电,内蒙古不再是地图上遥远的北疆,而是全国其他地区亲近的伙伴。”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波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