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世界开放呈现出‘总体收紧、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11月5日,《世界开放报告2025》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在解读报告时说,在当前世界开放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逆势扩大。
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05%,较2019年下降0.34%,较2008年下降5.39%;经济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22%,文化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58%,均低于2019年和2008年水平。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上升0.42%,成为维持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开放情况用“数”说话——2008年、2019年以来,中国开放指数分别上升12.44%和1.44%。2024年同比上升0.5%,在主要经济体中均位列第一。
“《世界开放报告》已连续发布五年,既见证了世界开放的逆流前行,也见证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步伐。”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
报告指出,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3成,增速稳居全球前列。特别是,中国开放政策指数提升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两项关键指标在主要经济体中双双领先。
“这既表明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展现出中国特色开放路径的强大生命力,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开放事业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廖凡说。
报告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使命,围绕“在合作与安全的平衡中寻求开放新共识”主题,首次将开放指数时间序列追溯至1990年,提供跨越35年的历史纵深观察。其内容涵盖跨境数据流动、全球产供链价值链、全球南方工业化等前沿议题,深入探讨全球善治与合意开放的辩证关系,展现中国开放激发的合作共赢新潜力。
阿塞拜疆共和国副总理沙欣·穆斯塔法耶夫认为,这是一份旨在推动开放经济理念、加强全球一体化与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文件。开放的经济需要相互信任与共同责任,而《世界开放报告》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王雪坤说,报告选取了中国开放的生动实践,包括共建“一带一路”、举办进博会、建立自贸试验区、完善全球治理改革等典型举措。这表明,中国的开放实践、开放举措已成为世界开放进程中的确定性力量,并不断为经济全球化做增量,提供新动能。
“《世界开放报告》的使命,不应该止步于一份年度出版物,更要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全球知识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为各国的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持续注入前沿、客观、深刻的智慧动能。”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