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通讯员 周伟彬
近日,中铁六局在宜来高速长乐坪隧道复杂地质段施工中,成功应用省级工法——岩溶地区隧道管棚跟管施工工法,仅用16天高效完成管棚施工,实现安全、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协同优化,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长乐坪隧道位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属Ⅱ级风险隧道,施工难度极大。隧道穿越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发育深、大断裂,前段岩溶极强发育,裂隙普遍且多溶蚀,易遇岩溶管道与溶腔,突水、突泥风险突出;后段处于地下水汇集区,大型突水、突泥风险显著。此前,传统钻孔送管工艺在该类不良地质段存在工序烦琐、交叉作业风险高、机械利用率低等行业共性难题。
为攻克施工瓶颈,项目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轮方案论证与现场试验,确定采用管棚跟管施工工法,并组建15人专业施工班组攻坚。该工法展现出多重显著优势。施工流程优化后,机械利用率提升30%以上,交叉作业风险大幅降低;人员配置精减高效,较传统工法节约工期15天、减少施工人员8人,人工与设备成本显著下降,劳动者工作强度降低,安全保障更有力。“以前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心里总不踏实,现在有了新工艺,干起活来踏实多了。”现场施工人员感慨道。
此外,该工法通过管棚超前支护,有效控制溶洞周边围岩变形,从根本上杜绝坍塌风险,大幅提升施工安全性。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规范、作业面整洁有序,文明施工水平获监理与业主单位高度认可。
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该工法的成功应用,不仅在长乐坪隧道复杂段验证了可靠性,更提供了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新技术路径,直接节约成本超20万元,在提升行业施工安全与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真正实现“效率、安全、成本、形象”四重提升。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