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成果丰硕

2025-11-06 21:23: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3日至5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5年工作会议暨未来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江苏省泰兴市举行。

在2025年未来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在大宗粮油、果蔬、畜禽等传统加工领域,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赋能,更有力地实现减损保供、提质增效、营养健康、低碳循环,让“老树”发“新枝”;另一方面,要聚焦生物制造、智能制造、精准营养和未来食品等前沿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传统加工”向“生物智造”“智慧制造”升级,让“新枝”结“硕果”。

活动中,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指导,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专家团队联合编写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行。

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布局建设42个部级农产品加工学科群重点实验室、46个部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264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及专业分中心,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的创新网络。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10万家,同比增长5.4%;实现营业收入17.99万亿元,同比增长0.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1%,持续发挥稳增长、促就业的支柱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5:1,年均增长0.06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比2019年增长7.5个百分点,产后损耗显著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企业梯队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28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3万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6万家,形成了大中小协同、区域覆盖广泛的龙头企业集群。

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以下简称“研发体系”)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刘蓉蓉作了研发体系工作进展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研发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下阶段及“十五五”工作内容与目标。

刘蓉蓉表示,“十四五”以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服务为纽带、智库支撑为延伸,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发表SCI/EI论文近万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00余件,研发新产品2000余种,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300多项,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典型经验交流环节,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薯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中药材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和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的5位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成果落地与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单位的6位专家,先后推介了“物理场辅助肉类无晶化冻眠锁鲜技术”“主食与速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稻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苹果发酵加工关键技术”“肉干及预制肉类菜肴制品品质提升关键加工技术”以及“荔枝绿色保鲜和产地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等一批前沿、实用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研发体系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硬核实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