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嗅觉交流用上了体内“生物推土机”

2025-11-08 09:37: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蚂蚁社会井然有序:工蚁搬运食物,兵蚁守卫巢穴,蚁后专注产卵——但这一切的基石,其实是一种极其精密的“嗅觉秩序”。它们用气味交流、识别身份、判断敌友,甚至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工作。一旦闻不到,整个蚁群就会陷入混乱,上演一场嗅觉失联引发的内战。

现在,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小小蚂蚁“闻得清楚、各司其职”的根本原因:蚂蚁大脑里的嗅觉神经元,用一种像“生物推土机”一样的奇特机制,确保每个神经元只打开一个气味受体基因,不多也不少。

这可不是小工程。因为蚂蚁进化出了多达500个嗅觉受体基因。这些嗅觉基因不是零散分布,而是紧密排列成一个个长长的基因簇——最长的竟包含59个基因。如果所有基因同时开工,神经元会信息过载,根本分不清哪种气味来自敌人、哪种来自同伴。所以大自然必须制定一条铁律:每个神经元,只能激活一个嗅觉基因。

科学家为每个神经元绘制了基因活动图,进而看到一幅奇特的景象:有的细胞只激活基因簇的最后一个基因,有的激活最后两个,还有的激活最后三个……像一排台阶,从末端逐级上升。这不像随机选择,倒像某种连锁反应在起作用。

原来,在蚂蚁的细胞里,有一台永不停歇的“推土机”——它一旦启动,就不会在每个基因的末端停下,而是一路碾过所有下游基因,把它们全部“压”进沉默状态。也就是说,只要某个基因被偶然选中开始表达,这台“推土机”就会从它开始,一路向前“铲平”所有后面的基因,让它们无法被激活。

但这还没完。被选中的那个基因还会“反向开工”,制造一段反向RNA,像一辆倒着开的“推土机”,把上游的所有基因也统统封印。这样一来,整个基因簇中,就只剩下它自己能“发声”。

这听起来不怎么经济。但大自然不在乎效率,它只在乎结果——只要管用,就能留下来。

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推土机”机制竟然在人类身上也有影子。譬如我们大脑中负责神经连接的原钙粘蛋白基因,同样遵循“每个神经元只表达一个基因”的规则,而且也用反义RNA来抑制“邻居”。

蚂蚁和人类的演化分道扬镳已超过5亿年,却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不约而同地发明了相似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趋同进化的奇妙之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