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6000年,斗山遗址考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2025-11-08 17:02:3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柳鑫 科技日报记者 夏天一

11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斗山遗址考古现场时看到,来自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5家单位组成的考古专家团队,正在现场进行紧张有序的发掘工作。

据介绍,斗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锡山区锡北镇斗山村西侧。2023年,在无锡市新锡快速路新建工程的“考古前置”工作中,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了斗山遗址,于2024年12月开始发掘工作。考古过程中,考古队对遗址周边进行了重点勘探,追踪马家浜文化时期墙和壕沟线索,并依据勘探结果在遗址西北、北部、东北、东南及南部布设了7条探沟,均发现有墙和壕沟遗迹,并从壕沟和墙体内出土陶片发现属马家浜文化,经碳十四测年也表明壕沟年代不晚于距今6000年,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的史前城址。

截至目前,斗山遗址发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出土遗迹涵盖马家浜、崧泽、商周及唐至明清等多个时期,以马家浜和崧泽文化时期堆积为主体;清理出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时期墓葬194座、房址13座、红烧土堆积12处,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近1800件。

马家浜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周边地区。此前,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史前城址,明确的只有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斗山遗址确认存在马家浜时期的内外墙和三道壕沟,层位关系清晰,内墙及其外侧壕沟闭合完整,是一大重要突破。另外还在发掘区中部发现了集中分布的140多座崧泽文化墓葬,规模和等级也较高。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葛昕炜介绍,这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史前城址,也是我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将为认识马家浜文化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以及研究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提供全新材料,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目前,考古队正在对无锡斗山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按照大遗址考古的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强多学科合作,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力求更加系统、全面揭示斗山遗址的内涵和价值。

(柳鑫 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