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任维亚
11月3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期间,由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带队的“科学与中国”西部行科普活动,来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当地130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科普盛宴”,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在边疆地区协同发展。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红河州人民政府承办,红河州科学技术局、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协办。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的10位院士专家,学科领域涉及天文学、航天航空、动植物学、古生物学、环境化学材料等。专家们深入蒙自、河口、屏边等县市的22所中小学,开展了43场科普报告,主题包括“认识我们的宇宙”“AI+蛋白质:开启生命科学的智慧之门”“凝结时光——恐龙时代的琥珀故事”等17个方向,全方位覆盖不同学段学生的科学认知需求。

活动中,专家们打破传统科普单向传播模式,采用互动问答、现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元化形式,让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武向平院士以“1米”为切入点,为蒙自市第二中学师生解锁宇宙尺度的奥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英伟博士用儿童化语言,辅以图文视频,为河口县城区小学生讲解花朵如何通过颜色与香气吸引昆虫授粉;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陈洪以飞机为主题,在屏边县半坡小学讲解我国空天军事实力,厚植边疆学子的家国情怀。师生们踊跃参与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拓宽了科学视野,激发探索热情。

据介绍,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型科普团队第二次走进红河州。2020年,该院边疆民族地区科普行动曾为红河州3县市14所学校,6000余名学生带来42场科普报告。据介绍,结合两次活动的实际,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将探索“院士引领、专家参与、地方联动、全民共享”的常态化科普机制,通过资源共享、科普报告、科学课程等形式,持续为红河州提供优质科普资源。随着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科学精神将在红河大地持续传播,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提升边疆公众科学素质、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持续筑牢根基。
(任维亚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