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垚 于铁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近日,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这个由中国铁工投资旗下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市政环境公司全力推进的项目,不仅是国内第三大全地埋式水质净化厂,更是一座集“智慧建造”与“生态友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基础设施,标志着流域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面对地下空间管线密集、交叉施工难度大等挑战,在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工程4标段中,项目机电分部创新构建“三维立体作战体系”,建立从指挥部到班组的全链条管控网络,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紧密衔接,并通过专项方案将目标分解到日、责任落实到人。项目管道涵盖暖通、除臭、消防、工艺、电气桥架五大系统,传统施工模式下管线碰撞率居高不下。为此,项目团队积极推动技术革新,搭建高精度BIM模型,实现100%管线碰撞检测;自主研发手机端AR巡检系统,做到“指尖管控”;同步优化空间排布策略,推进支架预制工艺。一系列举措大幅降低了碰撞风险,提升了安装精度与工程品质。
针对材料设备运输难题,技术团队科学制定整体吊装方案,实现14台塔吊有序作业,45组焊接设备火花四射,累计完成145台大型设备精准就位,一次吊装成功率100%。350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通过“准备在前、防护同步”的安全管理策略,团队实现了物资转运全过程安全高效,整体工效提升约15%。科学施工组织使得各阶段紧密衔接,关键路径工期成功缩短56天。当前,项目关键节点捷报频传:预埋穿墙套管完成72%,生物池管道系统安装突破50%……这些数字背后,是机电铁军技术实力的有力见证。

此外,项目部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将现场划分为党员责任区,建立预警体系。同时,项目部构建三级质量检查体系,制定专项安全预案,坚持“每日安全巡查+每周专项检查”,累计整改隐患近200项,确保每一道焊口、每一个接线端都有专属“身份证”,为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随着项目稳步推进,这座“地下生态堡垒”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项目建成后将为昆明市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注入新的动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