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8日—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的粮饲联产增收暨“替代玉米新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与产品创制”项目现场会在浙江宁波举办。本次会议以“粮饲联产增收”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解决国家饲料粮短缺重大战略需求,共同探讨粮饲联产农艺创新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为推动我国节粮低碳种养融合模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现场会通过展示“替代玉米新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与产品创制”项目阶段性重大成果,宣传粮饲联产增收模式,为破解我国粮食安全难题、构建种养融合农艺新体制等提供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案。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介绍,项目以破解“人畜争粮”问题为核心,通过系统研发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形成“农机-农技-农艺”三位一体的“粮饲联产、种养融合”节粮型畜牧业新模式。项目创制了菌酶协同处理、秸秆改性、果渣发酵等关键技术,成功将水稻秸秆、马铃薯秧、酒糟、果渣等副产物转化为优质饲料,形成多种联产模式,实现节省玉米15%-30%、降低饲料成本35%-46%。

“红色领航聚合力产学研用促振兴——三方党建联建驱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粮饲联产增收成果发布与巡展同期举办。活动围绕“水稻谷饲联产增收”的典型模式,通过组织“水稻谷饲联产增收-涌优饲料”水稻秸秆饲料化、“水稻谷饲联产增收-饲料饲喂”实地饲喂和“水稻谷饲联产增收-收获打捆农机农艺”等系列现场观摩,直观呈现了从田间到舍内的种养融合新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据介绍,下一步,项目组将聚焦核心技术深化、成果规模化推广,持续完善“农机-农技-农艺”三位一体体系,推进粮饲联产增收增效,力争产出更多创新成果,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指导,“替代玉米新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与产品创制”项目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宁波宁兴涌优饲料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