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科技助十五运会“跑”出湾区融合新速度

2025-11-10 19:00:3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广州开幕,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十五运会唯一一项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比赛——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同期举行,为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发展贡献了“全运经验”。

本次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赛程231.8公里,从珠海博物馆出发,经港珠澳大桥进入澳门,再由大桥前往香港,途经香港迪士尼乐园后返回。比赛期间,选手们共6次穿越三地口岸,全程无间断骑行,创下了全运会史上赛道最长、跨境次数最多的纪录。为此,赛事组委会开创性地通过人、车、物集成无线射频以及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实现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赛事组委会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破解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难题,为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积累宝贵“全运经验”。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粤港澳三方紧密协商,通过先进科技与高效协作机制,全力打造顺畅、便捷的跨境通关体验。

赛事采取“前置通关查验+闭环管理”创新模式。赛事委员会在赛前已完成所有相关人员的身份资料收集及核实,并交予内地边检及香港入境处审批,建立双方互认的入境“白名单”。只有在“白名单”上的人员,才可以进入闭环区参赛和出入境。

在赛事期间,运动员佩戴全球定位系统手环、安装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备。同时,赛道沿线设有直播监控及无人机视察系统,实时掌握所有参赛人员的动态与位置。

此外,每位运动员和每辆物资车辆均绑定相应磁片,并搭载对应的信息数据,当运动员和车辆即将通过关口时,信息就能第一时间被读取,并传输到后台,实现零延时、零等待、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体验。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这种跨地域的合作模式,不仅确保赛事能够顺利举行,更有助于促进大湾区民心交流,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整体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也为大湾区的未来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奠定稳固的基础。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