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11月11日,第十一届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主办,以“科技赋能新能源 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亚峰会成员国及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的180余名代表参会,涵盖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国际组织。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王强认为,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活跃区域,需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他倡议依托多边机制构建区域能源命运共同体,推动电网互联互通、联合研发及技术普惠,缩小“绿色鸿沟”。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尚朝秋介绍,云南正以光伏、氢能、储能为核心,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其新能源装机已超6800万千瓦,远景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

论坛期间,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秘书处正式揭牌。该秘书处由科技部支持、云南牵头建设,将作为机制化平台促进成员国在技术转移、信息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效合作。自2013年创办以来,论坛已吸引2800余人参与,成为东亚新能源合作的重要纽带。

作为东道主,云南在新能源领域的实践备受关注。在光伏产业方面,已形成以曲靖为核心的“1+4+4”布局,隆基、通威等龙头企业集聚,正构建“资源+产业+消纳”三位一体模式;氢能领域,丽江绿氢零碳智慧工厂、曲靖全产业链示范项目等试点落地;储能领域则依托德方纳米、亿纬锂能等企业,形成覆盖材料、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科技投入超1.5亿元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此外,云南还通过建设贵金属实验室、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并依托“两类”人才、科技副总等计划强化人才支撑,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此次论坛设置政策研讨、技术交流等环节,旨在推动成员国在新能源技术转化、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共识。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通过共建创新网络、共促技术转移、共育低碳文化,将加速区域内新能源合作成果落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东亚方案”。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