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浩
11月8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俄发展高速交通运输战略会议上,介绍了俄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规划。谈到这块“大蛋糕”,他同时也向与会官员和企业家提了个要求: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所用的软件,要向俄罗斯国产软件过渡。米舒斯京强调:“拿出来的解决方案和创新要能为国内科学、工业及相关领域提供额外的动力,并总体上加强技术主权。”
工业设计软件是高端制造的“工业大脑”,但长期以来这个领域都被欧美企业垄断。关键软件、关键领域、关键行业的自主可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细微注脚。俄乌冲突后,西方工业软件企业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对该国数字化设计和工业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客观上加速了俄罗斯全面本土替代战略的实施。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发生。10天后,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公司——欧特克宣布完全遵守美国、欧盟等对俄制裁法规,对俄实施制裁,并立即暂停其在俄所有活动,包括产品销售、技术支持、订阅更新等服务。欧特克俄罗斯分公司于2023年10月彻底清算了其俄罗斯法人实体,并自2024年3月20日起,全面禁止之前已购买其产品的俄罗斯企业使用欧特克软件和云服务。
欧特克的工业设计软件专注于机械工程、建筑、BIM设计等特定领域,被俄罗斯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广泛使用。据俄罗斯软件开发商协会执行董事雷纳特·拉申介绍,被制裁前欧特克产品在俄罗斯建筑设计领域占据了80%至90%的市场份额。在机械工程领域,欧特克与其他几家西方企业共同占有80%的市场份额。突如其来的制裁导致俄罗斯企业无法续订欧特克软件,也无法购买或激活产品,甚至通过第三国购买的路径也被堵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工业企业已经对这些西方工业设计软件形成了绝对的路径依赖,断供直接导致了俄大量项目受阻,军工、教育、科研、工业设计行业陷入困境。
俄罗斯政府随后出台多项应对措施,一方面建立单边软件许可机制,允许在无需开发商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软件,通俗地说,就是鼓励用盗版、破解版;另一方面鼓励本土软件替代,另起炉灶斥资研发国产化系统。
3年多过去了,由于多数西方工业设计软件需要定期激活和启用云端数据,“单边软件许可机制”这条路越走越窄。但山重水复之际,俄罗斯本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研发正在迎来柳暗花明的春天,nanoCAD、KOMPAS-3D、Renga等本土软件在逐步填补市场空白。虽然俄罗斯的进口替代计划还在路上,但该领域已经率先走出谷底。
俄罗斯Nanosoft产品管理总监谢尔盖·西奇表示,由于高质量、即用型俄罗斯软件产品的普及,欧特克等授权软件在俄所占市场份额已大幅下降。俄工程软件开发商ASCON-Integration部门主管德米特里·德明表示,本土解决方案在技术和组织层面都进展顺利,最大的挑战在于对用户进行再培训,克服用户长期以来形成的基于外国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使用习惯。他表示,俄罗斯国产软件在功能上与国外软件并无二致。
欧特克事件只是西方制裁下的一个缩影。软件领域这样的例子仍有很多,如全球最大企业管理和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的德国思爱普公司终止了俄罗斯公司的云服务访问权限,微软、亚马逊等许多软件企业也都暂停了其在俄罗斯境内的云产品访问权限。受此影响,俄罗斯大型企业不得不启动国产软件迁移计划,选择俄本国软件供应商提供现有解决方案,或自行开发商业智能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流程高度数字化,过去多年来一直使用国外软件产品的俄罗斯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最大。
“科技制裁”是当下西方国家不时举起的政治“大棒”。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关键软件、关键领域、关键行业要做到全部“自主可控”很难,但再难也得撸起袖子去干,俄罗斯的教训告诉我们,等到狼烟四起再垒城墙,只会更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