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静电除霜”技术

2025-11-12 02:02: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发表在新一期《微尺度·方法》上的论文称,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冰自身的物理特性,开发出一种新型“静电除霜”技术,通过在冰霜上方施加高电压,使冰晶在静电力作用下脱离表面,实现低能耗、环保的除霜方式。

随着冰霜晶体的生长,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冰晶格。但有时水分子会“站错队”,这些微小的错误会在霜层中形成“离子缺陷”,即局部带有正电或负电的区域。

如果在霜层上方放置带正电的电极板,霜中的负离子缺陷会被吸引上移,而正离子缺陷则被排斥向下,从而使霜层高度极化,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力。如果这种吸引力足够大,冰晶就会断裂并“跳”向电极。基于这一假设,团队进行了系列实验。

实验显示,即使不施加电压,仅悬挂铜板也能去除约15%的霜。施加120伏电压后,去霜率提升至40%,550伏时可达50%,说明电压提升能显著增强静电除霜效果。然而,当电压继续升高时,去霜率却意外下降——1100伏时去霜率降至30%,5500伏仅有20%。分析认为,高电压下霜层的电荷可能向基底泄漏,导致除霜效率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采用绝缘玻璃和超疏水基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超疏水表面施加高电压时,去霜效果显著提升,最高可去除75%的霜。

责任编辑:左常睿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