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平台落地  东亚国家携手擘画区域能源合作新蓝图

2025-11-11 18:24: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科技赋能新能源,共享发展新机遇。

11月11日,来自中国、泰国、老挝等14个东亚峰会成员国及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的180余名代表齐聚春城昆明,参加第十一届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共商区域绿色协同发展路径,并见证论坛秘书处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东亚地区新能源合作迈入机制化、常态化新阶段。

“论坛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吸引2800余人参与,成为东亚新能源合作的重要纽带。”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胡启相介绍,秘书处的成立将为成员国提供创新合作平台和智力支持。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王强表示,东亚地区能源需求占全球35%,但传统能源依赖度高。“需通过电网互联互通、联合研发及技术普惠,构建区域能源命运共同体。”王强说,秘书处将重点推动技术转移、信息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助力缩小成员国间“绿色鸿沟”。

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尚朝秋提出,云南愿以自身产业实践为基础,与各国共建合作体系:依托秘书处组建新能源科技合作联盟,推动光伏、氢能等领域“科研设施与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网络共建,降低跨国联合攻关成本;聚焦高效光伏材料、长时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方向,开展关键技术共研,支持跨国联合实验室开展协同攻关。

此外,云南积极搭建技术转移平台,推动成熟技术在区域内规模化应用,如在丽江建成的绿氢零碳智慧工厂、曲靖全产业链氢能示范项目,可作为“新能源+绿氢”模式输出范本;通过联合培养项目与科普合作,为区域储备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排头兵”,云南以68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实力,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云南已形成多领域产业优势。在光伏产业方面,以曲靖为核心的“1+4+4”布局集聚隆基、通威等龙头企业,构建“资源+产业+消纳”三位一体模式;在氢能应用领域,全国首个绿氢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落地曲靖,丽江加氢站与氢燃料电池客车试点运行;在储能技术方面,引进德方纳米、亿纬锂能等企业,形成覆盖材料、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十四五”以来,省级科技投入超1.5亿元。

王强认为,云南正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绿色技术转移的“超级接口”,其“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落地”全链条经验可为区域合作提供范本。中国愿与各国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示范项目,并通过“一带一路”低碳技术创新合作联盟,促进技术普惠。

此次论坛设置主题报告、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推动成员国在新能源技术转化、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共识,重点推动光伏、储能等领域联合攻关项目落地。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普丽缇·索尼表示,秘书处的成立“为全球区域能源合作提供了机制化范本”。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